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
予嘗古人筆跡墨趣歷數(shù)十幾春秋,略有感悟,心數(shù)幾何,不能充當行家之列。學書、教書已有數(shù)載,但期間承蒙恩師、先師、教授教誨,頓首頓悟,今述以至,告誡自己以勉求進,并為之書藝之境而進取是也。
曾記先師所云:“書之章法有大小,小如一字至數(shù)字,大如一行至數(shù)行,一幅至數(shù)幅,皆須相避相形,相互呼應之妙。凡書筆畫要堅而渾,體勢要奇而險,章法要變而貫”謂之吾所求之境。每作一篇,力求盡善盡美。又曾想:“大美則無言”矣。所謂書法講其品格,為人真誠則書法純正;性情淳樸則書法樸茂;悟性甚高則書法琳瑯滿目。
習字中體驗到晉人尚韻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。今繁紛盛事,經(jīng)濟、社會、人文、都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所追求的藝術價值觀也隨之改變。受傳統(tǒng)筆墨與結字格法的限制,推陳出新,但未能抓緊命脈延乘其意,結果可想而知。自己只好努力求上,追溯先輩之經(jīng)驗、學識、技法而補己之短,可謂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
“情動形言取會騷之意,陽舒陰修本乎天地之心”,此乃書法藝術之質也。先人云:“胸有成竹”,是意向,是基礎,是經(jīng)驗,是技巧??芍^書體真、草、隸、篆、行諸體,異彩紛呈,寫出其格、品、意、神難矣。今人作書,選其一,表現(xiàn)其格調者,比古人先師者甚少,何況其品、意、神之風采也。即所提出先摹,后意,再所創(chuàng)是必經(jīng)之道,從書之境,言其里、出其外,是感欣然。今各種書體之作,是信然之后之作,頗有勉強之過,勸君多教正,是為明之求也,書之暢,揮之信然也,其表陳述今之懷。其文,其貌盡現(xiàn)時代之氣,是謂“筆墨當隨時代也”。嘆今學識淺薄,只表其象,表其形,難表其韻、神。
輕松、疏朗、平和、清純、格調高雅、清賞、渾厚,是謂之書之境也,其必曰:“萬物負陰抱陽,沖氣以為和”。沖和之美向來是中國傳統(tǒng)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也。
結字因時相傳,用筆千古不易,每日臨池,孜孜以求,求得書之神、氣、骨、血、肉方為書法。借古論今,鑒古識今,今之獲得,心扉打開,暢揮之舉,獨一“好”字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但知與明、清全憑實踐。每一滴墨水,每一筆筆畫,皆出其然,謂之先行也。結字如萬物,萬物結有其宗,其根,其本也。踏之前人之路,拓進今之書程,努力還需努力,提高技藝,做到心、身安逸也。
中國書法與繪畫一脈相承,同工,同源,同具。自古以來,文人畫以書入畫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豐神勁健,渾厚蒼茫。今呈現(xiàn)出的寫意花鳥畫,是中國繪畫畫界之一小科。寫意花鳥,向來須以精湛筆墨狀物,寫物皆抒情。吾自幼好梅、蘭、竹、菊四君,其神、形兼?zhèn)?,逸物壯懷,是唯一感悟也。用書入畫,書寫性強,豪放本質,簡約、隨意,筆墨內涵豐富,雋永而拓,更能體悟文人、騷客評章之境。
學書、學畫,秉承古訓,繼筆力,拓新境,暢懷襟,呈心意,是謂書畫情化之感也。閱古論,查師跡,摹其形,臨其意,拓其神,博其采。
前述是個人己見,望前輩、仁人志士提攜、指正,不甚感激。
( 申曉旭2012年5月6日于黃河畫院)
申曉旭先生簡介
申曉旭,字筱虛,號墨石齋主人。甘肅省會寧縣人?,F(xiàn)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國務院公共關系協(xié)會學術委員、中國國際佛教協(xié)會副會長、中國文化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(jiān)、北京黃河畫院院長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、大連交通大學客座教授、北京皇家園林書畫研究會副會長、甘肅省毛澤東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。自幼酷愛書畫,如癡如迷。攻書法,精于楷、草、隸、篆、行諸體。習繪畫,寫花鳥,兼寫山水并融西畫之色彩于傳統(tǒng)筆墨。2004年10月受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邀請參加日本東京現(xiàn)代藝術大展;2004年《紀念中國紅十字100周年書畫集》出版;2005年書寫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出版;2007年書法作品被魯迅博物館收藏;2007年11月在北京榮寶齋舉辦申曉旭個人書畫展;2008年應北京奧組委誠邀做百幅國禮書畫作品;獲2009年度亞太文化杰出人物獎等;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先后在北京,江蘇,山東等各地成功舉辦六屆水墨心意書畫展;2014年4月在山東昌樂舉辦名人書畫邀請展;2014年5月在山東維坊舉辦名人五家邀請展;2014年6月在北京徐悲鴻藝術中心成功舉辦第六屆水墨心意書畫展;2014年9月將在甘肅蘭州舉辦申曉旭夢回故鄉(xiāng)個人書畫展。